孔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草木是我们最司空见惯的事物,却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事物。本次“认识草木之名”实践,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各种稀奇有趣的植物名称,也使他们感受到了植物名字里所蕴含的中国汉字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秋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鲁老师带领着五1班的孩子一起收集校园内的植物名称。瞧,他们一个个记得多认真!“老师,这个我知道,是月季花,它每个季节都会开花!”“老师这个是什么花?”“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用形色识花来扫一扫吧!”校园里不时传来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
仙客来、美人蕉、蝴蝶兰、马蹄莲……植物的名字真是千奇百怪,孩子们不仅在校园里收集植物名称,还走进小区、公园、道边,收集很多植物名字。如此之多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呢?只见孩子们在鲁老师的引导下,将这些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分完以后看上去更加轻轻爽爽了。
每一株植物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鲁老师还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词语、诗句等资料,为自己喜爱的草木画像,即为草木制作汉字挂牌,并将其悬挂在相应的植物上,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看,一张张精美的挂牌,既能看出他们不服输、想要展示自我的信心,也能看出他们对植物的那份喜爱之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熟悉的植物,孩子们还纷纷拿起笔为自己心目中的植物写“汉字小传”。小传中,有汉字的结构规律介绍,有植物名字由来的趣事,有名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无不显示着孩子们对近阶段学习内容的所思所想所得。
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草一木皆有意,在这层林浸染的金秋时节,五1班的孩子们在鲁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畅游了“植物大观园”。大观园,为孩子们搭建了语文世界与植物世界的桥梁,将草木之象与汉字之韵巧妙地融合在儿童的认知世界之中,既丰富了他们的词语积累,又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使他们的语言、文化、审美、思维,获得了多重成长,我们一起期待更多这样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课堂,成为孩子与生活相联系的课堂。
撰稿:鲁雪艳审核:李丽编辑:赵翎楠
志在家国
正道力行
行走的教科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