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醉美章丘张威古韵新风,醉美时家
TUhjnbcbe - 2021/7/31 19:41:00
白癜风能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724/4225829.html

又到了蝴蝶兰的销售旺季,迎着冬日暖阳,章丘故事平台的部分作者应相公庄街道时家村领导之邀,前往观景赏花。蝴蝶兰,可谓是时家村的一大亮点。年,村两委为帮扶村内30家贫困户脱贫,在村东北峪口建起了平米的蝴蝶兰培育基地。自此,每年元旦过后,时家村花卉大棚里的蝴蝶兰便含苞待放了。及至腊月初十左右,五颜六色的蝴蝶兰竞相绽放。那一朵朵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就犹如成群结队的蝴蝶,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吸引着人们纷纷前来观赏、购买。带一盆蝴蝶兰回家,既美化了自己的居室,又能让村里的贫困家庭过上一个红红火火的春节。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爱心与那美丽的蝴蝶兰一起绽放,岂不美哉。

时家村的蝴蝶兰蝴蝶翩翩耀暖棚,红*白紫秀枝横。殊姿自使游人醉,佳色任由观者评。

告别蝴蝶兰,我们一行人在村干部时书恩老师的带领下,经上崖街、中心街、芙蓉街,穿街走巷,一直来到了长白山支脉寨山脚下的“孟家井”处。“先有孟家井,后有时家村”,时家村的“老井”远近闻名。此井在村东南的山脚下,有一人多深。时老师介绍说:此井的水是从岩石缝里钻出来的,甘甜无比。即使大旱之年,井水也从不干涸。

这口老井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隋朝末年,乡邻河滩村杜伏威领导的起义*中有一大将,他为解士兵之渴,在深山密林中四处寻找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在密林深处找到这块潮湿之地,随即叫来士卒和他一起挖掘出泉水,并砌石筑井。也就是从那时起,便有了这口“老井”。井水历经千载而不枯竭,清澈甘冽,汩汩流淌。及至明朝晚期,有一孟姓之人路经此处,见有水井,便掬水入口,甚觉甘甜。遂率全家搬到这里居住。他们将水井重新整修,砌上护墙,立上石碑,从此,这口水井便得名“孟家井”。井边的石碑历经数百年风吹日晒,碑文已荡然无存,只剩碑身立于井旁。

年,村里的几位热心人筹集资金,重新对井口进行修砌整理,并安装上铁质井盖,保证了人们提水安全和用水卫生。因为此井水质清纯,入口回甘,常有周边十里八村的人,为能喝上“老井”里的山泉水而不嫌路远,特意驱车前来载水。听村里人说:每逢春节,村里各家各户便事先备好茶叶,刷净水缸,灌满“老井”水,专门用来招待远来的客人。

卜算子·采风时家村再到古村游,依旧迷双目。看那暖棚蝴蝶翩,艳艳兰花簇。老井水甘甜,兵寨山巅筑。*麦娇姿醉客眸,盈手诗词续。

老井北面不远处便是农家,他们散养的鸡,自由自在地在树林中觅食。一声鸡鸣,让我想起了那首小诗《山居》:草户烟波上,林扉碧岭西。柳边时系艇,花外忽闻鸡。圃树萦窗暗,山云度槛低。主人开径处,惟有绿桑蹊。试想,在碧草如茵的季节,你若来这山村,观繁花似锦,掬清泉入口,听鸡鸣犬吠,那该生发出怎样美妙的心情来吟诗和赋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啊!

来时家村游玩,是一定要登寨山的。由老井向东,伴着一路的*麦花,我们开始爬山。山不算太高,沿途遍布不知名的树木和风干了的*麦。有的树身上,密密匝匝地长满了木耳,大家边走边采摘,真是不亦乐乎。观景、爬山、摘木耳,不觉间,我们便到了寨山山顶。

鹧鸪天·寨山上的*麦花(新韵)一捧灵花动我心,翻教瘦笔漫追寻。寂开陌上千般趣,唤取文中万缕痕。择秀句,作讴吟。寨山素韵也缤纷。般般细草盈诗意,衬映残冬别样新。

山坡上那一片一片的*麦随风摇曳,掩映生姿。我是极喜欢这些天然生长,无丝毫人工痕迹,只靠天地滋养而存活于世的草木。看那一片一片的*麦,虽早已干枯,但那俏美的姿影依然迷人双目。忍不住采一捧回家,待我插于瓶内,让她伴我晨昏。也借她灵气,丰我诗文。

减字木兰花·山中采束*麦花漫坡*麦,玉立隆冬风采熠。牵动群眸,盈手殊枝别样悠。托文和赋,一捧灵花无限趣。带你回家,入我庭轩共岁华。

寨山,是隋末唐初三大起义*之一杜伏威义*的发起地。起义*驻扎部队的遗址犹在,虽是零星的断壁残垣,依然让我们感慨万千。长篇历史小说《杜伏威》的作者于夫老师,给我们讲了几十年前,他不知利用多少个公休、节假日来长白山一带采访,观察地形、地貌,寻觅起义*当年生活痕迹,构思小说的经过。

于老师说,他当年在杜伏威的老家所在地河滩村,曾采访过一位大爷:“大爷,在隋末唐初的时代,这河滩村出过一个大英雄,您知道吗?”“谁不知道!他叫杜伏威。是隋朝打富济贫的响马爷。了不起呵!都说他能剪纸为马,撒豆成兵,摆迷糊阵,杀得官兵一塌糊涂。以后又领兵上江淮做了吴王……”杜伏威的故事,在长白山一带流传甚广。“剪纸为马,撒豆成兵”这些神奇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无比的崇拜和敬仰。

鹧鸪天·登寨山登上东山放眼量,静观丘壑话隋唐。杜*遗迹今犹在,历史风云细探详。寨山顶,石岩旁,曾经将士练兵忙。传奇人物诗书颂,一世英名万古芳。

下得寨山,已是中午,时书记送我们每人一本村志。前年春节前来看花时,他们的村志正在编纂中。历时一年有余,一本7.1万字,囊括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状况,融思想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村志终于编辑完成。今天,那还带有墨香、图文并茂的精美书册已可捧读。此书文笔简约,通俗易懂,处处体现着浓厚的乡土情怀,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更令我惊喜的是:我的诗文,也载入了这本村志。借这篇小文,衷心地向各位老师道一声:“谢谢!谢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张威,山东济南人,好诗词,乐山水,漂泊辗转的路上,将自己安放于文字里,握一份随意与清醒,携一路自然与灵性书写人生。把心放在诗笺上,沉浸于唐风宋雨的浪漫,在一朵花里寻找斑斓的记忆。

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醉美章丘张威古韵新风,醉美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