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面的蝴蝶兰本来长得好好的。枝条上长满了花骨朵,数数应该有十多个了吧,按照去年的形势,开够十五朵花没有问题。很快,就绽放了几朵蝴蝶兰,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但没想到的是,大约就在那个花开之后的那个周末,老公从网上买来的花多多肥料寄到了家里面。我给阳台上的各类花草兑水施了一些肥。不知什么,他心血来潮地给蝴蝶兰花也施了肥。埋了好几粒复合肥,之前购买的。颗粒状的。又浇了些兑了花多多的水。
上一周回家时,发现花骨朵已经枯萎了两朵。那是最小的两个花骨朵,还没有当回事呢。本周回到家,看到几乎所有的花骨朵都枯萎了。其中一根枝条都变得软绵绵,焉巴巴的。
到这时,我才知道老公给蝴蝶兰施了那么多肥。我只好多浇一些水,希望能把土里的肥稀释一上。也没有办法拯救那七八个已经枯萎的花骨朵了。
听同事说,开花的蝴蝶兰是不能施肥的。看今年这种形势,可能蝴蝶兰就只能开这么几朵了。可惜呀。
好心没有好报。这样的结局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前两天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讲一位老人熬两只鹰。因为其中一只鹰曾经救过他的命,所以他对这一只鹰网开一面,但是最后熬成功却是另外一只。因为老人的严格要求,冷眼相向。
其中一只鹰,因为老人的喜爱,因为老人的宽容,反而让它无法成为一只能干的鹰。过多的怜惜就是害。过多的关心就是灾难。
花与鹰如此,人亦然。
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一些家长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每当孩子与同学相处时闹了矛盾,只要听到孩子倾诉,这一类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也等不及老师来处理,也不管事情有没有严重到要家长出面,他们总是不顾一切,奋勇当先。
他们总是以孩子的保护者的形象出现在别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用他们的强悍,用他们的强势来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本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解决。或者,有些时候,这些问题本来就不是问题。只是孩子一时的情绪。在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能是孩子双方都会有一些问题,才会导致两个人闹矛盾。但是,家长关心孩子的人让他(她)无法容忍调查与等待的时间。他(她)无限度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站在真理一面。就算自己孩子有错,也是因为别家的孩子表现不好,导致自己的孩子犯错。
当他(她)强势地介入处理,或者直接将别人家的孩子臭骂一顿,威胁一顿的时候,他(她)自己的孩子目睹了全过程。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父母,总会为自己出头。就算自己做错了,父母也会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那,还有什么事情孩子不敢去做呢?孩子不可能有敬畏之心。
久而久之,这类孩子与同学相处的能力也会退化。遇到这么跋扈的家长,老师为了管理的省事,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孩子,可能会在班上特别强调:为了避免纠纷,尽量不要与这一类孩子玩耍。因为同学之间玩耍的过程中,难免有时会有些磕磕碰碰。谁能保证绝对安全呢?谁都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就是二课活动时间,老师们都守在操场,摔跤,碰撞也会偶尔发生。
所以这样做的家长其实是适得其反,他本来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伤害,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孩子变得没有朋友,或者朋友稀少,适得其反。
说的通俗一点,这种做法,也是好心没有好报。
教育,仅仅有好的目的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好的做法,科学的做法。不了解养花的诀窍,花期给蝴蝶兰施肥,害死了蝴蝶兰。因为不了解常识而犯了错误,因为过于关心而犯错。
关心则乱。我们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时候,也常常有人会犯这样的错。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他身边的一个例子,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例子。一对高知夫妇,两人都是制药五厂的优秀研究员,精通专业,还曾去德国留学。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的人还不多。他俩那么优秀,生了一个女儿后,担心女儿在外面遇到坏人,跟着别人学不良习惯,于是,他们从不让孩子离开家门,不接触同年龄的伙伴,不与别人一起玩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算他们再想把孩子送进人群中,也做不到了。因为孩子已经无法接受融入集体,融入人群。
这个孩子后来怎样不得而知。听老师讲解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成年了。但是依然只是天天呆在家里。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育儿思想。这样的爱就是一种伤害。
微雨的桃李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