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起、鲜花艳、灯笼摇、窗花红,年味儿渐浓,一起编织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春节不仅是历史的、文化的,更是体验的、情感的。鼠年已悄然离去,牛年即将到来。人们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下,花式准备迎接新春。
枣馒头灌腊肠
传统年货备起来
年货买了吗?这年货,大抵说的是吃食。民以食为天,年以食为贵!
蒸笼柜打开,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又大又白的纯碱枣馒头,依次排开,点上红点,在雾气缭绕中散发出阵阵甜香味……“这是您预订的50个馒头,拿好了!”伴随着一声声“拿好”,运河区富强小区门口馒头坊迎来了取货高峰。
馒头坊的店主来自山东乐陵,来沧州开馒头坊已经8年了。每年一进腊月,就有人预订过年吃的馒头,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包上大枣再点上红点,满是喜庆的味道。
附近的菜市场里,刚提了馒头的人们顺便来买肉食。生肉区里,十几个肉摊生意红火,顾客们来回穿梭、各自挑选,摊主一边分割一边为顾客过秤,五花肉、前后腿肉、猪肘子、猪排骨、猪蹄……不同部位的肉类排列开来,琳琅满目。“平时一天卖50公斤就不错了,现在一天要卖差不多公斤。”一位摊主说,过年人们习惯囤上些肉,做各种美味,过一个有“油水”的年。
穿过大半个城区,驱车近20公里,就为灌一次腊肠。新华区工农路农贸市场里的何老四腊味店里,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是慕名而来。小小的店铺,一串串腊肠挂满了架子,麻辣味、五香味、麻椒味……六七个调料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等到最后一位顾客取走腊肠,已是腊月二十七。何老四就要回四川老家了,面对前来加工腊肠的顾客,只能说声抱歉,他说,来年冬天再见。
白菜、苹果、橙子便宜了……御河新城商业街,多家超市的打折广告异常醒目,超市门口更是热闹,香油、宫面、扒鸡,各种礼品盒摆得满满当当,顾客精心挑选,店主忙碌不迭。
看看小区里回家的人们,车筐里载的,后备箱里装的,大箱子小兜子,各种年货,这才叫年味儿!
扫屋子忆风俗
他乡欢喜亦故乡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八二九炸糕合碗子……49岁的山西人朱晓霞平生第一次在异乡沧州过年,忍不住将山西老家的风俗搬了过来。
朱晓霞和家人租住在一处平房里,丈夫和儿子开了家公司,她负责做饭看孩子。过了小年,朱晓霞就张罗扫房,虽说是租来的房子,但爱干净的她还是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玻璃擦得锃亮。“过年就是过个心气,屋子干净了,自己住着也舒坦。”
搞完卫生,朱晓霞带着儿媳妇去逛菜市,买回了各种年货,仅肉类就花了多元。眼看着腊月二十八了,按照老家的风俗,该做肉食了。小酥肉、红烧肉、粉蒸排骨、炸丸子……各种煎炸烹蒸,小小的房子里,蒸汽缭绕,香气扑鼻。
这么多的美食,自然有人分享。这不,朱晓霞早早就约了在沧州打工的外甥女一家,以及另外一个老乡一起过年。“不能回家过年,大家就凑一起过,高高兴兴,不觉得孤单。”朱晓霞说。
同样不回乡过年,刘海明的兰州拉面馆也在二十八这天闭店歇业了。往年都是腊月二十左右回家,今年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闭店后,一家人去澡堂子洗了澡,又一起去逛商场,买了新衣裳。为了能和老家的父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