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義大和尚教我們如何學習心經
導語:《心經》是佛教所有經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也是成佛的利器。我們要修學佛法,對《心經》的理解和修行是必須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唐朝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淵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所用《心經》的版本是唐朝玄奘大師翻譯的。唐朝非常有名的玄奘大師,他到印度取經,當時從中國到印度很不容易,有好多人到印度去,到最後回來沒有幾個人。玄奘法師非常幸運,他不但到印度取到大乘經典,很平安回到中國,還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翻譯大師,翻譯好多經書,包括我們現在講的《心經》都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玄奘大師到印度去,路上非常危險,各種各樣的挑戰都有,妖魔*怪,野獸,惡劣天氣大風大雨,還有風沙。那麽他是怎麽克服這種困難?就是誦《心經》。它去印度取經的時候,有一位大善知識告訴他,你有困難的時候,你就誦《心經》。玄奘在取經的路上,虔誠地誦《心經》,保佑他平安到達印度取經,然後平平安安回來。由此可以知道,《心經》它的力量不可思議,它的功德力也不可思議,它能夠給我們每個人信心,給我們每個人加持,能夠讓周圍的妖魔*怪都能夠把它去除掉。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有煩惱的時候,遇到災難的時候,也要記得念《心經》,《心經》的力量非常強大。
《心經》是經中之經
《心經》為什麽這麽重要,影響至今?幾千年來我們不斷地學習《心經》,在講《心經》,在抄寫《心經》,在弘揚《心經》的智慧。《心經》雖然經書很短,但是它的意義非常深廣。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49年,他花了一半時間來講《般若經》,由此可以知道《般若經》思想的重要性。翻譯到中國來的《般若經》有六百卷,六百卷的《般若經》思想,濃縮為一部《金剛經》;《金剛經》的佛法思想再把它濃縮,成為個字的《心經》,把六百卷《般若經》的思想,濃縮成為個字的《心經》。由此可以知道,這部經是經中之經。
《心經》有個字,加上題目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字,一共是個字。這個字裏所包含的意義非常深奧,境界不可思議。《心經》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包括宇宙人生,乃至於包括佛教的五乘佛法。「五乘」是指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我們現在是在「人天乘」,再進一步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到佛乘,一層一層修上去。所有佛教修行的等次以及人生的哲理,都在這短短的個字裏面,由此可以知道《心經》它的重要性。
倓虛老法師留下的家風
我們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有一個傳統,每逢除夕夜一定要講《心經》,這是我們倓虛老法師幾十年前在青島湛山寺留下來的家風。
湛山精舍除夕雪景
除夕夜為什麽要講《心經》?就是要讓你開佛的智慧。有了智慧以後,能讓你對人生、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更加的明白清楚。也就是說,你對世間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能夠看得開,把過去不開心的,有時候很迷惑,很倒黴的事情,通過《心經》般若智慧的觀照,全部把它明白、了解、放下。倓虛老法師常常說,我們研究修學大乘佛法之後,就能夠悟到“看破、放下、自在”的道理。一旦我們明白《心經》的道理,有了般若智慧,就能夠有觀照的力量,就能夠把世間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
用你的清凈心,用你的般若智慧,用你的一種感恩的心,歡喜的心,來迎接新的一年,把過去一年不開心的全部把它放下。所以從佛教來講,每一年都有一個去舊迎新的儀式,有一個觀念。其實我們每一個月也要有一個這樣的觀念,去舊迎新,每一天也是一樣,每一個剎那,我們都要知道,這個剎那過了以後,再也走不回來了,時間過去了就過去了。這就是倓虛老法師每逢除夕夜要講《心經》的目的。
了知《心經》大智慧
湛山精舍信眾供奉
智慧它是一種覺悟,智慧是一種境界,智慧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它是一種悟性,不是用嘴巴講出來的,智慧只能意會,不能言說。當你感覺到這個人有智慧,也就是說這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對不同的人,他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那麽這個人就有智慧。智慧是不能復制的,大家要明白智慧只能通過自己修行。
我們在這裏講的智慧,介紹《心經》的智慧的概況,所講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智慧,這一點大家要明白。雖然我們在講智慧,其實講的是文字的智慧、語言的智慧、概念的智慧。我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就像我們到了一個很大的宮殿,我們在門外,透過門縫往裏看,看得裏面很莊嚴,有好多佛像,有莊嚴的法器。但是你只看到一點點,裏面還有很多很多,你沒辦法一目了然全部看完它。所以,我們要得到《心經》的智慧,首先就是從文字般若開始,般若就是智慧。從文字的智慧開始,到觀照智慧,最後到實相智慧,你就能夠徹底明白《心經》講什麽,你就能夠得到《心經》的智慧。
信解行證,佛佛道同
湛山精舍信眾供奉的蝴蝶蘭
《心經》的智慧是觀音菩薩的智慧,是佛的智慧,不是我們智慧。我們現在只是在了解,從側面去了解佛跟菩薩的智慧是什麽。你想要得到智慧,就一定要自己去修。所以佛教它不是一種情感的信仰,它是很科學的。
就是說,我們現在要想要得到《心經》的大智慧,我們要通過「信、解、行、證」,首先你對《心經》有個信念,然後你了解裏面的道理,接下來你要去實踐,要去修,到最後才能夠證悟到佛菩薩的境界是什麽。我們在修學《心經》的時候,要知道佛的智慧距離我們的智慧有多遠?這是大家要了解道理。我們現在只是凡心,用我們凡夫的心來理解佛的這種境界,不可能全部都明白,但是最起碼你知道一點點,從知道一點點慢慢學習,到最後佛佛道同,佛有大智慧,我們通過凡夫修行,到最後成佛了,也有佛的智慧。
佛教的另外一個觀念說,眾生平等,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每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只要你止惡行善,按照佛法道理去做,你就能夠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成佛以後,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神通妙用,我們的威德,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藥師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樣。你也是一樣,你成佛以後,你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到最後皆共成佛道。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要修學佛法,為什麽要學《心經》的智慧的道理,就是希望我們明心見性,開悟成佛。
隨喜捐款請掃二維碼: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傾聽達義大和尚弘法音頻節目:
講經說法
覺悟人生
電臺弘法
湛山相關活動可咨詢湛山精舍香油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