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兰花作为商品交易最迟可追溯到宋代,《金漳兰谱》已记载了数十个建兰品种,这些兰花品种不但有名,而且已在民间流通。到明清时期,艺兰品种已从建兰过渡到江浙兰蕙,据说是因为江浙兰蕙“大花细叶堪能入画”。随着江浙兰蕙名品的逐步发现,文人与富商就象收藏名家书画、古玩一样收藏名品。每到春天兰花开花季节,他们通过兰客(贩)高价收集兰花新种。此风也波及南方省份,区金策在《岭海兰言》记:
兰一盆而过十枪,贵者价至百余金,村农衣食半生矣!
袁忆江在《兰言述略》也写道:
莳兰蕙为业,余姚*庆间始,独得种治之法,转相传授……余姚嘉庆间,张应位专收种艺兰为生,如法种之,培养尽善。、
名贵兰花作为流通的商品有其特殊性。一般花卉的使用价值仅仅是观赏价值。但由于兰花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它特别的繁殖方式,使它具备了更多的使用价值。除观赏价值外,兰花还有文化价值(包括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资源价值、种苗价值。
一、文化价值。指前人赋予兰花为“花中君子”地位的价值。人们共同认为,艺兰活动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参与艺兰活动,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了本人的文化品位。民间有“不是君子莫养兰”之说。拥有名兰就被认为有修养、有财富的象征,特别是一些珍稀品种。
二、资源价值。指具有瓣型理论审美标准的素、荷、梅、水仙、香、色等优良遗传因子。通过无性繁殖来复制种苗、或作为父、母本进行有性繁殖后再生产新品种的资源,这种遗传因子就具备了巨大的资源价值。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当年台湾在开发的蝴蝶兰品系时,最初仅用红、*、白、粉红四只原生种蝴蝶兰,通过多年杂交,目前已开发出近个新品种,20世纪末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做成了一个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蝴蝶兰的成功开发,充分体现了原生种质资源的价值。目前,国兰名品的种质资源的价值尚未完全开发,因此潜力巨大。
三、种苗价值,指某只具备优良遗传因子的已有兰花品种,经过无性繁殖(自然繁殖和克隆繁殖)手段培养更多种苗而取得经济效益。种苗价值体现在通过无性繁殖,复制更多数量以满足市场需要而产生经济效益上。
除此之外,兰花还有许多其它特征。
一、兰花品种繁多。非来源于同一母系体的兰花,都被认为是不同品种的兰花。即使是来源于同一母系体,经过长期栽培也会发生某些芽变现象,经芽变后的新生的兰花也被认为是新的品种。由于兰花品评标准极高,因此艺兰界公认的存世品种兰花不多。以春兰为例,从清初到现今年间也只选定了二百只左右的品种,流传至今的也不过百余只。要熟悉这百余只品种兰花的花、叶、芽、花雹等特点,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经过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与亲自劳作是很难辨认其中的细微变化的。
二、兰花生产周期长。在自然状态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需要经过八到十年时间,若一棵瘦弱蕙兰小苗培养到成熟开花大苗,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时间越长投入的成本也就越大。
三、价格昂贵。由于品种繁多、每款品种总量少、生产周期长,繁殖成本大等因素,再加上需求人数多的话,优秀品种兰花就供不应求,因此价格就会居高不下。
四、进入门槛高。由于兰花品种多,艺兰知识面广,品评标准复杂,养护技术特殊,名贵兰花价格昂贵,于是进入艺兰队伍的门槛就其它花卉而言相对较高。
五、投资回报率高,但风险也巨大。按传统栽培技术,兰花年平均自然繁殖率为20-30%。采用现代一般培养技术,平均繁殖率可提高到60%左右,若用全控温室培养技术,兰花的繁殖率可达到-%,兰花的投资回报率很高。
高利润也伴随着高风险,兰花投资的风险主要有四:
(一)价格波动的风险。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周期性,若遇价格高峰期买入,就会被套。
(二)买错品种的风险。这里也有两条,一是受骗上当买的是假品种;二是买进的不是以后流行的品种,会造成兰苗积压。
(三)遭病虫害袭击,如茎腐病、巴拉斯病等。特别是在全控温培养室内,若遇茎腐病袭击,短时期内可将兰花全*覆灭。
(四)被盗的风险。由于兰花价格较高,在利益驱动下盗兰之风也在蔓延,常有兰苑被盗事件出现。一旦被盗就损失惨重。
总第期
关于举办《全国艺兰知识网络大赛》的预告更多请进入《艺兰网》
马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