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贴着泥土长着翅膀的蝴蝶兰在飞 [复制链接]

1#
宜都市简介_宜都市旅游 http://www.yiduzx.com/

贴着泥土长着翅膀的蝴蝶兰在飞

呼岩鸾

四季无处不飞花,诗人无时不写花。

我还记得郭沫若先生年出版了新诗集《百花齐放》,只记得是“百花”,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刘岘先生的黑白木刻插图,印象深刻到今,无色彩,年轮的线条从木板里长出来,极显一花一草之性格。

旧体诗词大家沈鹏先生在风景诗中,涉花成趣多见,专题花草诗也不少。诗集《三馀长吟》中一组五绝《秋晚闲吟》,写了荷花、桂花、月季花、菊花、桃花、迎春花等;又写了七绝《水仙》五首。

他特别钟情蝴蝶兰,写了七律《室内蝴蝶兰落尽又放》:

凛冽严寒忽孕芭,静观分秒绽新花。

喜因陋室阳光暖,更引青山泉水赊。

鼓翅翩翩向大野,春风习习拂无涯。

有言维稳除烟火,小避阴霾独处家。

只有这一个诗人和时间较紧,一分一秒静观蝴蝶兰是怎样开放的。他关心蝴蝶兰生存必需的阳光和泉水,更关心蝴蝶兰的精神需求——鼓翅飞向原野自由享受春风。他看蝴蝶兰从开花到凋谢又开放,心情平稳绝无烟火气,和美花一起家中独居避开阴霾。

这是一个当代读书人和兰花灵犀相通产生的美妙效应。

自从《诗经·卫风》出现了“芄兰”,屈原《离骚》出现了“秋兰”,人们就在大地上普遍种植兰花,一些兰花就成了商品。诗人见兰花美好,就竞相写兰花诗,历代诗人写出兰花诗词无数篇,到今天兰花诗成了知识,在诗词大会上竞答取胜。

须知,兰花不是商品,兰花诗不是工具。兰花是中国人的一种感情认知,兰花诗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沈鹏先生想必是读过郭沫若《百花齐放》的,里面肯定写了兰花,它是一种符号。

当代诗人沈鹏先生养兰花又写兰花诗,他的花和诗贴着泥土又长着翅膀,再一次更自由自在地开放呀,蝴蝶兰的开放就是飞翔呀!比七律中的蝴蝶兰更是随心所愿地鼓翅飞翔了啊——因为蝴蝶兰的主人写了一首自由体新诗。

蝴蝶兰

你从何处飞来

贴着一小撮泥

阳光暗淡

空气氧稀

你愿意停驻

——在这里

我愧对你

活泼的双翅

把时间

凝固在永恒

我多么想

把你留在

我身边

伴我寂寞

要知道,外面世界

无聊的喧哗

一阵又一层

加深我的孤独

你的双翅

面向阳光

在时空中

昂扬节奏

想着以微弱的身躯

飞向无边的宇宙

不,我要

留住你

那样会毁坏

你的一切

但我又怎能

忍心,拘留你的

——自由

我宁愿守着寂寞

难耐的孤独

我与你在宇宙中

同样比最小的质子,还要

渺乎其小

你,远走飞翔吧

离开这里

——阴沉的角落

像后羿身上

掉下

一根羽毛

在宇宙中

求索

年11月

沈鹏先生在《三馀长吟》自序中说:“新诗,少年时写过,以后较少涉足”。又说:“我从不惑之年写格律诗,起点不早了”。几十年来,他读书学习,培植学养,证悟人生;默默平静地从事艺术性劳动,做美术编辑出版工作,写艺术评论。机缘巧合时,厚积大用,习书法,写诗歌,作散文。一切都是大器晚成,终成书法、诗歌、散文大家。

写自由体新诗,沈鹏先生重返少年的心境。年2月,写新诗《引力波之歌》七十九行,引起众家惊叹,自己也觉得像“出生婴儿”,足显诗歌新生的喜悦。

五年多以后,年11月又写新诗《蝴蝶兰》四十四行,混珠于七首旧体诗中,首发年《岷州文学》春季卷的“古体诗词”栏目。虽内蕴古典诗词的*魄,但杂言丰茂句长句短,断句曲折节奏跌宕,诗节行数随意韵律飘忽。这完全是随性振弦自由无羁的新诗呀,新得连标点符号都取消了。《引力波之歌》很新,却还保留了“五四”前后始用,用了六十多年的标点符号。

诗人状似“老夫聊发少年狂”,实质是他精心策划了一个新境界。

诗人首先从形态着眼,对蝴蝶兰作出两种定性。一是贴着泥土的蝴蝶;一是长着翅膀的兰花。

诗人从蝴蝶兰的翅膀驰骋想象力,但不忘滋养植物的泥土,强化动物的能动性。

诗人问蝴蝶兰从何处飞来,这是历史性的寻根,也是现实性的觅迹。强调此处生态环境欠佳,居不易。

诗人想把蝴蝶兰留在身边,伴我寂寞,消除孤独,但有愧对蝴蝶活泼的双翅从此停止扇动。

诗人又想要蝴蝶面向阳光振翅,飞向宇宙,但这样又会引至自身毁灭。诗人陷入留住兰花,又不想让蝴蝶失去自由的矛盾中。大家都是宇宙中最渺小的质子,自难操控命运。

是留住兰花陪伴寂寞孤独,还是放走蝴蝶自由翱翔?诗人在双重矛盾折磨下的理性心灵,最后做出决定,宁愿自己孤独寂寞,也要放开蝴蝶带着兰花“远走飞翔”,做射落九个太阳的大英雄后羿身下掉下的一根羽毛,去求索宇宙奥秘。

这才是蝴蝶兰离开“阴暗角落”的最完美结局,诗人纠缠许久的心结也解开了。

我们欣赏诗歌暗示世界本相的隐喻象征诗艺;又被蝴蝶兰引发的心灵震颤所感动,浸润于人和花的仙气灵气;最后我们要赞美一个老读书人当代知识分子在寂寞孤独中的伦理修持与人文操守。有兰质蕙心的人才能写好兰花,他们的兰花诗才对得起兰花。浮浪少年狡童的喋喋狺声和“台阁体”冬烘学究的阿谀媚言,已经污染了兰花所依的空气、阳光和土壤。

凡高洁之人必以高洁之花作为自己的精神标识,花语言志。当代的沈鹏先生以蝴蝶兰为伴进出宇宙内外,作宇宙一质子一羽毛。古代的陶渊明隐士以菊花作伴进出人世间,采菊东篱下悠然笑对南山捷径而不屑。现代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所重的诵帚禅师菊花诗有言:“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后先不与时光竞,自吐露中一段香”。唯高洁之人解得。

当代诗人沈鹏先生有心调适蝴蝶兰的飞驻去留,他的兰花诗中也有“一段香”,更是沁入心脾的禅香了。

沈鹏先生当下为蝴蝶兰的命运操心不已。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为秋兰保持贞洁还是失节变劣而担忧不已。《离骚》先说秋兰是香草香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后来指出秋兰变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令诗人悲伤。

品性高洁的诗人都关心兰花的高洁永立,实际上是关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高洁美好而不腐败堕落。

“五四”后不久,兰蕙之风吹醒了广大现代青年的麻木感情。杭州“湖畔派”年轻诗人汪静之出版新诗集《蕙的风》,由写出名诗《蝴蝶》的新诗第一人胡适作序。周作人年作评论《情诗》一文给予好评,认为他“用了捉蝴蝶的网兜住了”新青年求取解放的心感,“放情地歌唱”爱情。我想沈鹏先生年轻时是读过《蕙的风》的。自此蕙兰香透一生。

有一首旋律优美传唱不衰的歌曲《兰花草》,据记载歌词是胡适作的,感情朴实略带忧伤,但对终归开花充满信心:“我从山中来,/带回兰花草。/种在后园里,/盼望花开早。/一天看三回,/苞也没一个……”。但还是热心照护,帮助兰花度过寒冬,迎来温暖的春天。

我的一个堂姐,专修飞机制造专业,后在飞机制造部门工作。晚年在黑龙江一个小县生活,那是丹顶鹤的故乡。她在老年大学学画中国画。在丹顶鹤的高飞颤唳中说,她要画一幅蝴蝶兰给我寄来。人不论在什么境地,都想着既能美好又能飞翔。

南美洲亚马逊河雨林的蝴蝶效应,蝶翅一展翅引发了北美洲纽约市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又沿及世界各国,叫贵人们财货受损。中国也有蝴蝶效应,却是温和平静的。始于胡适先生的《蝴蝶》:“两个*蝴蝶,/双双飞上天”;后被沈鹏先生《蝴蝶兰》由动物普及于植物,扩展为无情有情皆多情,呼唤人们放飞心灵,收获无量福慧。

即使是植物,也能长出翅膀,梦想着去飞翔。沈鹏先生的《蝴蝶兰》,是一首记录心路历程的纪实诗,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寓言诗。都是在鼓舞人们把美好的理想放飞出去,离开逼仄庸俗的环境,飞到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去,探求人生、世间、宇宙的本相与真理。

老儒宿禅胡文定先生引亲切有味的邵康节先生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本真守心勇猛精进的沈鹏先生养育的蝴蝶兰,花正开到一半。

年6月1日,深圳仿佛窠

呼岩鸾简介﹕

呼岩鸾,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四季流放》《飘翎无坠》《呼岩鸾世纪末诗选》《碎片》《金沙粒》《呼岩鸾新世纪诗选》《世说新诗》《呼岩鸾长诗集》《佛痕禅迹》《日落时分》《口头禅》《日落编年》《日落返照》《心头禅》《包容冰诗歌论》《读包容冰诗集〈驿路向西〉》及文学评论等若干部。诗歌、诗评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延河》《诗潮》《山花》《重庆文艺》《岷州文学》《火花》等诸多报刊。曾供职于省级宣传部门和出版社。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