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治疗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过春节,每一年都是不同的记忆。
小时候,年味很浓。贴窗花、放炮仗、穿新衣、尝年货......这些都是专属于那个年代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还有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新年装扮,现在的你,是否会忍不住回味。
鞭炮挂饰
传统·「年俗物件」装点了家家户户
在孩童时期,放寒假就意味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从一碗腊八粥开始,过年的气氛便在家家户户中晕染开来。
此时,在外漂泊的人们陆续归乡,他们利索地打扫起了卫生、置办起了年货,对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有趣见闻忍不住唠嗑几句,逐渐沸腾起来的院子里,年味变得浓重起来。
另一边,年货大街上,孩子们兴奋地试穿着新衣、炫耀刚入手的玩具、眼馋小摊上的各类小吃……春节的市集上,大人们都格外慈爱,只要孩子喜欢,都会满足。去几次年货市集,新年所需之物就置办的差不多了。
春节挂饰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情景。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源于宋代,自明代开始流行起来。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他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经常鼓励臣下书写。某一年的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随后,次日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倍感欣慰。在他的大力提倡下,春联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后来到了清代,梁章矩编写了春联专著《槛联丛话》。之后,贴春联便成为家家户户迎接新年的特定习俗。
记忆里,春联贴上的那一刻,春节才算开始了。有些人家在年货市集上早已挑选好心仪的对联,还有些人家习惯在年前提起笔墨自己书写对联,字里行间满是寄托。
写春联
其实,年味的烘托光靠春联还远远不够,「窗花」的出现,为春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剪贴窗花迎春的习俗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新年寓意。
窗花在南北地区还有不一样的风格,南方以玲珑剔透的精致感为美,北方以天真浑厚的朴实为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门窗上被各种形状的窗花装扮起来,让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了。
贴窗花
除了春联、窗花,春节的年味里还不能缺少「年画」。春节前,年货集市上各类年画早已铺摆开来,五颜六色的,甚是好看。
买年画迎新年,人们多选择百花图、松鹤图、寿星图等,图个吉利。年画透露着吉祥,过年了买几张贴在墙上,既显得喜气,又透着祥和。
年画
当然,春节必须得挂起红红的「灯笼」,才算完整。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刺缝等工艺的中式灯笼,象征着团团圆圆。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还寓意着新年鸿运当头、家族人丁兴旺。
灯笼
潮流·「物」虽变,「味」还在
回味完传统的年味,对比现代都市生活,年味的确淡了许多。
虽然春节依然是每个人心中的期盼,但剪窗花贴年画等传统做法越来越少,「绿植」、「吉祥摆件」成为了它们的替代品走进千家万户,被重新赋予吉利的寓意。
今年的冬季虽说异常寒冷,但爱热闹爱风雅的人家早已准备好了“年宵花卉”,静待新春佳节的到来。
花卉市场上,浓墨重彩的洋兰们十分受欢迎,譬如有着绮丽褶皱的“兰花之王”卡特兰;娇艳翩跹的“兰花皇后”蝴蝶兰;优雅娇小的石斛兰……兰花是美好、高洁、俊雅的象征,很多人节前都会开着车去花卉市场走一遭,收获的不仅仅是植物,更是满满的吉祥如意。
蝴蝶兰
当然,记忆中小时候的春节,家家都要蒸馒头、炒年货。调皮的孩童偷咬一口奶奶烙的带芝麻、软酥酥的饼,就是幸福。
年味淡了,好些手艺也不再了。街头巷口杂货铺子里就能买到的「坚果」成为时下家人闲聊、走亲访友的伴手礼了。
满满的礼盒里有寓意人们腰包鼓鼓的腰果;有寓意早日立子的栗子;有传递阖家幸福的核桃;有预示着生生不息的花生;还有让人笑口常开的开心果……
坚果
「年」的味道其实一直都在,它是回家的期盼,是团圆的标签。
虽然从前的仪式感已经渐行渐远,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始终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你心中的最有年味的物件是什么?
评论留言区,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往期回顾
吉利中国年
路再远,也抵不过一颗想回家的心
吉利中国年
过年回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吉利中国年
团圆,比什么都重要
吉利中国年|爱就是在一起
吉利中国年
这个除夕,有个礼包想送给你
吉利中国年
回味年夜饭,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吉利中国年
新年送「心」礼,让情意延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