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种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 目的 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以及明胶酶B(MMP-9)等生化指标进行观察, 并探究生化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9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以及明胶酶B等生化指标, 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以及明胶酶B等生化指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中国论文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生化指标;变化;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该病主要是因为脂质类物质在动脉内膜上不断沉积, 动脉管壁上出现粥样斑块, 动脉壁厚度增加, 弹性降低, 动脉管腔变窄, 从而影响组织的供血情况。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因素, 同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变窄又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1]。因此,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及时诊断动脉硬化, 并给予患者安全、及时的治疗, 应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 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难度, 因此, 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进行研究, 充分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特点, 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是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相应生化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从而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应生化指标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3~2014年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以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9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实验组中男47例, 女51例, 年龄51~62岁, 平均年龄(56.36±4.84)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37±0.48)年, 剔除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对照组中男45例, 女53例, 年龄52~61岁, 平均年龄(56.72±4.17)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数据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浆检测, 实验组患者在标准状态下抽取血浆, 对照组则在早晨空腹时抽取血浆。血样采集工作结束后, 将血样标本放入-169℃的液氮中保存、备用。用基质金属蛋白酶-1以及明胶酶B的酶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标准差为0.3%~12.0%, 对同一标本进行多次检测, 应用高敏感性乳胶颗粒增强性免疫检测法对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 0~20 mg/L是其检测范围。检测完后,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进行仔细的统计。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